牛肉介紹


性質溫和裡面所含的營養成分有蛋白質、脂肪、維生素A、維生素B群、鐵、鋅、鈣、胺基酸等。


人類從史前就開始吃牛肉,史前的岩畫就反映了人類捕原牛的場景。公元前8000年人類馴化了牛,獲得了穩定的牛肉、牛奶和牛皮來源。在歐亞大陸人們用牛來耕地、擠奶、屠宰。後來又培育了肉牛,專用於屠宰。


因為牛是重要的農耕用具,因此中國歷史上唐朝、宋朝、明朝、清朝等王朝都曾經下令禁止隨意宰殺牛,連非耕牛都不行。牛在印度是聖物,因此印度人不吃牛肉,因此出自印度的佛教也只禁吃牛。


      美國牛肉分級

美國農業部將牛肉品質分為以下等級:

  • 美國極佳級(U.S. Prime),最高等級的牛肉,肉質與脂肪分布最佳。數量非常有限,約僅佔所有美國牛肉2.9%。
  • 美國特選級(U.S. Choice),一般用作牛排
  • 美國上選級(U.S. Select),一般用作牛肉絲、帶骨肉等
  • 美國標準級(U.S. Standard),常為牛的後腿肉
  • 美國商用級(U.S. Commercial),去除更高級別後的大塊牛肉
  • 美國綜合級(U.S. Utility),肉的碎塊壓成的大塊牛肉
  • 美國切割級(U.S. Cutter),即碎肉
  • 美國製罐級(U.S. Canner)

日本分四種等級

黑毛和種(黒毛和種,Kuroge wagyu)、紅毛和種(赤毛和種,Akage Wagyu)、無角和種(無角和種,Mukaku Wagyu)和日本短角和種(短角和種,Tankaku Wagyu)。和牛的不飽和脂肪酸如ω-3脂肪酸及ω-6脂肪酸含量較高,與相同脂肪比例的牛肉相比,健康風險(如冠心病)較低。

黑毛和種牛佔全日本和牛的90%,其原產地包括鳥取、但馬、島根和岡山。紅毛和種牛(又稱「赤牛」)是和牛的另外一個主要品種,產地包括高知、熊本等地。日本短角和牛在日本牛中的比例不到1%。

著名品種的和牛有三重縣松阪市及其近郊生產的松阪牛,與神戶牛、近江牛並稱為日本三大和牛之一。其他著名和牛有兵庫縣但馬血統黑毛和牛,及米澤牛等。

已屠宰的和牛,將根據其肉色深淺及脂肪分布評定等級,共分為A1至A5級,以A5為最高級,價格也最高。高品質的和牛,其油花較其他品種的牛肉多、密而平均,油花是肌肉的鬆軟脂肪,其分布平均細緻,肉質便會鮮嫩而多汁。舉例來說,為和牛帶來入口即溶的口感,取決於和牛肉油花的融化溫度:一般如神戶牛肉的和牛的油花在攝氏40度便會融化,但最頂級的松阪牛肉的油花卻在25度就已經會融化。肉質色澤以桃紅色為最佳;脂肪色澤則以雪白色為佳,如油脂經氧化,顏色會變為帶黃色或灰色,質素則較遜。

按部位解說

因為牛的脖子和四肢用得最多,這些部分的肉也最硬,離角和蹄越遠則肉質越嫩。因此牛的不同部位肉質差別很大。名稱也不同,如菲力/牛柳、沙朗/西冷、T骨、肋眼等。

  • 臉頰肉:因咀嚼的大量運動而讓臉頰肉富含膠直,擁有Q彈帶勁的口感。
  • 牛舌:具有獨特口感和味道,肉質軟嫩。在日本最常用於火鍋和燒烤。
  • 牛頸:肉因為經常活動,脂肪較少,屬於較硬的瘦肉,適合用來燉煮湯品。
  • 牛肩胛肉小排:從頸部到肋骨。

肩胛部 Chuck

肩胛部是經常運動的部位,因此筋肉發達,肉質較結實;因為肥瘦適中、價格便宜,也多用來做成絞肉、紅燒和燉滷。

  • 板腱肉(Blade):附著於肩胛骨上方的肉,梅花牛肉及嫩肩里肌即出於此處。筋多、肉質結實,喜歡嚼勁的人可直接香煎或燒烤,但跟其他部位的牛排比起來較硬,若要作為牛排建議先醃漬;另外,因為肌肉纖維多,也是做成牛肉乾的上選部位。
  • 翼板肉(Flat Iron):含有許多筋絡及油花,吃起來軟嫩適中,是牛肩唯一較軟的部位,可以切厚片當作煎烤牛排或薄片肉片。
  • 肩胛里肌(Chuck Tender):俗稱黃瓜條,是緊靠肩胛肉塊的一圓錐形肌肉,因狀似黃瓜而得名。纖維較粗、富有嚼勁,耐久煮烹調,常應用在熱炒、香煎或燉滷,也可製成牛肉乾。

前胸部 Brisket

牛腩只是一種統稱,牛身上許多地方的肉都可以叫做牛腩。

  • 前胸肉:因呼吸而屬於運動量大的肌肉,幾乎沒有脂肪故肉質堅韌。適合長時間熬煮成紅燒、燉煮湯料理,或做成肉絲、絞肉,中式的「牛腩」料理也經常取用此部位。

  • 側腹橫肌牛排:從隔膜(diaphragm)取得。非常美味,也十分難以料理。

肋脊部 Rib

屬於背部的前段,因運動量較少,肉質軟嫩且油花分布均勻,許多牛排料理都是取這部位的牛肉

  • 肋排:是第六至第八節肋骨之間的肉,肉質結實、油花漂亮,適合碳烤。

  • 牛肋條(Rib Finger):肋骨間的條狀肉,肉塊上方有一層白色的筋膜,燉煮後吃來入口即化,是台灣知名小吃牛肉麵經常使用的部位。 

腹脅部 Flank

  • 牛腩:指牛腹部及靠近牛肋處的鬆軟肌肉,是指帶有筋、肉、油花的肉塊,嚼勁十足且肉汁豐富,通常用來燉煮湯品,像是知名的俄羅斯湯品「羅宋湯」。 

  • 腹脅肉「牛五花、牛培根」屬於牛腩的部份之一油脂分布較多,越靠近肚子、含油量越高,可以切成薄片做為火鍋肉片或燒肉,日式丼飯和壽喜燒也多是使用這個部位的肉片。

後腰脊部 Sirloin

  • 後腰脊肉沙朗(Sirloin):粵語稱「沙朗牛排」, 在英國、香港等地指牛胸脊肉部分,肉質細嫩度次於菲力牛排。在美國是指菲力上方的後腰脊柱兩側的 肉,上半部稱為Sirloin,下方則是Top Sirloin和較次等的Bottom Sirloin。沙朗是牛隻極少運動到的部位,肉質細嫩且大理石油花非常漂亮,吃來入口即化。 料理口感:肉質嫩度適中,牛肉風味佳。建議熟度︰5至7分熟(不超過7分熟最佳)。

  • 老饕牛排(Ribeye Cap):老饕牛排為順著肋眼牛肉之筋膜所切下的上蓋肉,為肋眼牛排的精華部位,數量稀少,其大理石油脂花紋分布均勻。料理口感:肉質滑嫩,十分鮮甜且肉汁滿溢。建議熟度︰5至7分熟。


  • 肋眼或肉眼牛排:靠近胸部的肋肌部,肉質鮮嫩,大理石紋多且分布均勻,中心部位有一塊明顯的油花,由於鮮嫩多汁,深受大眾喜愛,售價較高,適合乾烤方式烹調。料理口感:油脂燒透後散發出牛油香味,此時來吃是最美味的,肉質鮮嫩具有嚼勁。建議熟度︰5至7分熟。

  • 下腰脊肉(Bottom Sirloin):Top Sirloin 切片、去骨後取得的部位,因為運動量稍大,是後腰脊部最硬的部位。 

後腿部 Round

運動量大,筋肉組織較粗且油脂少,不適合烘烤的料理方式,建議烹調前需要先醃漬,口感比較好。

  • 和尚頭(Knuckle)位於牛後腿內側,因為外型渾圓光滑,使得台灣人將其命名為「和尚頭」。因為肉質較瘦、纖維粗,適合切片、切絲後熱炒,或是用來燉煮。

  • 牛臀肉(Rump)後腿肉中最嫩的部位,是幾乎沒有油脂的瘦肉。主要用來烤肉、熱炒、煮湯或加工製成肉脯跟肉醬。

  • 後腿肉介於牛後腿中的大腿內側與外側的臀部瘦肉,多作成肉脯或切片燒烤。

胸腹部 Plate

  • 胸腹肉風味濃厚、油花細緻;多用來燒烤和煮湯。

  • 內裙肉像裙子一樣覆蓋著牛肉的外側腹壁,因而取名為內裙肉。口感軟嫩帶有嚼勁,主要用來燒烤,在日本也會直接生食。

腱子部 Shank

  • 牛腱腿部一束束的肌肉,因運動量大,使得這個部位筋多、肉質硬實又佈滿牛筋,一般來說,前腿的牛鍵比後腿更有嚼勁。因為富含膠原蛋白,適合長時間慢慢燉煮至軟爛,在台灣也經常做成滷味。

  • 牛筋:膝蓋關節周邊,如果凍成線透明狀的筋,適合用來燉湯。